-
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
概述
表现类似于精神分裂症的人格障碍
起病隐匿,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
认知、社会、行为模式等方面存在缺陷
治疗需结合心理与药物治疗
疾病定义
分裂型人格障碍,是A组人格障碍的一种,主要涉及某些慢性迁延症状,包括认知、社会、注意方面(如认知扭曲、行为怪异等),患者有类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现,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由于患者长期存在与众不同的异常人格特征,导致其无法顺利完成正常的社会交往和日常工作。
流行病学
研究显示,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约为0.6%(挪威)~4.6%(美国)。
临床样本中患病率在0%~1.9%;
正常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3.9%;
男性(约4.2%)稍高于女性(约3.7%)。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什么是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裂型人格障碍起病于成年早期,是一种类似精神分裂症表现的人格障碍,以在社交活动和亲密的人际关系中感到明显不适,人际交往困难,对人冷漠为特征,同时也存在认知扭曲和怪异行为。
怎么治疗分裂型人格障碍?
目前是以心理治疗与药物治疗为主,辅以教育和训练的治疗模式,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同时也需要家人、朋友一起参与。
如何去预防分裂型人格障碍?
目前尚未发现有效的预防手段,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尽早干预治疗。
病因
目前,分裂型人格障碍的病因未明,但认为是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本病因
遗传
分裂型人格障碍(SPD)具有家族聚集现象,与人格障碍患者的亲属中人格异常发生率和血缘关系的远近成正比。
神经解剖学
患者神经影像发现额叶灰质减少、脑室容积增加等表现。
神经生理学
患者脑电图异常率高,通常有慢波出现,提示可能存在大脑皮质发育异常。
神经生化
目前,发现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神经递质的功能亢进,而5-羟色胺功能降低。
心理社会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家庭环境(如父母不和、离异、经济困难、暴力等)、生活重大变故等均会产生一定作用。
社会文化因素
不同社会文化塑造不同性格,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遭受失业、歧视、受教育机会少、居住拥挤等,对儿童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症状
分裂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为人格特征偏离常态,有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
典型症状
常伴有认知扭曲、牵连观念和古怪想法,如常疑心别人都在谈论自己,但是患者承认这种可能性不大,有一定的现实检验(有别于妄想);
不适当的、非常有限的情感体验,如几乎没有获得愉快体验的活动,情感淡漠、他人表达温暖、体贴、愤怒等感情的能力十分有限,对批评或表扬无动于衷;
行为或神态古怪、反常、独特,偏爱单独行动;
异常的知觉经验,包括躯体错觉(如自觉肝脏变小了)等;
异常的日常人际相处模式与行为;
不良的人际关系,存在社交冷漠、明显的社交退缩,常常表现刻意回避一切社交场合,被迫加入表现消极;
本能意向异常,常表现对于异性常无需求,没有与异性发生性接触的兴趣等;
没有好友知己,不能与人建立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
无视公认的社会规范和习俗,一般无明显暴力、破坏公共设备的表现;
过度的焦虑,即使面对熟人时也这样,倾向于恐惧心态。
就医
就诊时医生会先进行初步详细、可靠的病史采集,同时还会进行必备的精神检查和必要的查体。
对于分裂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A:一种广泛的社会和人际缺陷模式,其特点是对亲密关系的严重不适和人际能力衰退、以及认知或感知扭曲、行为怪异,这些现象始自成年早期,表现在各种场景下,存在下列5种(或更多种)症状。
牵连观念(不包括关系妄想);
影响行为并与亚文化标准不相容的古怪信念或奇幻思维(例如迷信体验、对千里眼、心灵感应,或第6感的信仰;
在儿童与青少年中,表现为奇异的幻想或入神);
不同寻常的知觉经验,包括躯体错觉等;
古怪的想法或言语(如模糊的、赘述的、刻板的);
猜疑与偏执观念;
不适当或非常有限的情感;
行为或神态古怪、反常或独特;
没有好友或知己;
过度的社交焦虑,其程度即使面对熟人时也这样,并倾向于将这种表现与偏执性的恐惧。
B:不发生于精神分裂症、带精神病性症状的双相障碍或抑郁障碍、其他精神病性障碍或孤独症谱系障碍患病过程中。
注:如果此标准先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则增加“先发”,例如分裂样人格障碍(先发)。
就诊科室
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综合医院的心理科就诊。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