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

概述

多起病于青少年期,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主要表现为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恐惧或忧虑

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

病程长,合并其他精神障碍者预后较差

疾病定义

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恐怖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是一种焦虑性障碍,其特征是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因而尽力回避。

流行病学

根据DSM-III-R诊断标准的研究发现,社交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3.3%,年发病率为7.9%,月发病率为4.5%,并且女性较男性更为常见。根据DSM-IV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社交恐惧症的一年和终生患病率分别为2.8%和5.0%。

美国人群中社交恐惧症的终生患病率为13.3%,女性高于男性。常常伴有其他精神障碍,最近的研究表明,最常见的共病是情感障碍(41.4%),其次是其他焦虑障碍(56.9%),和物质滥用(36.9%)。

通常起病于17~30岁,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主要是青少年期和成人早期,且疾病的病程常呈慢性,约80%的人从未接受治疗。

疾病类型

社交恐惧症分为广泛型和特定型两种亚型。

广泛型

患者害怕并回避多种社交场合,严重者甚至长期脱离社会,无法正常工作和学习。

特定型

患者害怕某种特定的情景,一般情况下可以没有症状,只有预期担心,担心将会遇到害怕的场合,或已经进入害怕的情景时会出现害怕和焦虑的表现。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又称社交焦虑障碍,患者当处在公共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显著而持久的害怕、害羞,甚至“手足无措”,怕被别人注视或否定的评价,担心在他人面前出丑或遭遇尴尬,并因此尽力回避这些场合。

社交恐惧症和抑郁症有什么区别?

社交恐惧症患者主要是害怕和回避社会交往的活动,避免与陌生人交往,可能会因此心情高兴不起来。

抑郁症患者也存在这种回避社交的表现,但更加明显的是体验不到快乐、身体十分疲惫、对事情提不起兴趣,因为不感兴趣、不想活动,所以才回避人多的场合,这是和社交恐惧症患者不一样的地方。

社交恐惧症怎么治?

社交恐惧症的治疗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为主。

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抗抑郁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心理治疗主要包括认知行为治疗和动力性心理治疗。其中认知行为治疗包括暴露疗法、认知重建、放松训练和社交技能训练。

近年来,D-环丝氨酸与暴露疗法联合治疗社交焦虑获得初步成功,今后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病因

社交恐惧症的确切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是由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一级亲属,即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患此病的风险明显增高,提示该病有遗传的可能。

生物学因素

社交恐惧症的生物学病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的机制包括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亢进、5HT系统敏感性升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过度反应等。

影像学研究提示以杏仁核为核心的条件性恐惧网络超敏可能与该病的发生有关。神经影像学研究初步显示,社交恐惧症患者可能存在基底神经节和纹状体等区域的脑血流增强、多巴胺功能障碍。

社会心理因素

该病存在显著的家庭因素影响。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其父母往往对孩子传达一种负性的社交体验,如父母婚姻冲突、父母过度保护或抛弃、儿童期虐待、儿童期频繁搬迁、儿童期缺乏与成人的亲近关系、在学校表现差等。

症状

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在处于社交场合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明显而持久的害怕、焦虑,害怕尴尬、害怕丢脸的行为举止,为了减轻这些恐惧,患者往往会回避社交场合。患者能够认识到这些害怕是过分和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

这些恐惧可影响功能或引起明显的痛苦,还可能会伴发躯体症状,如脸红、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干燥、吞咽困难、全身颤抖或肌肉抽搐、出汗、恶心或呕吐等。此外,排尿恐惧和呕吐恐惧也是社交恐惧的一种特殊表现。

典型症状

社交恐惧症的患者在处于社交场合、人多的场所或与人打交道时,会出现过度的担心和恐惧,害怕出丑或尴尬,例如被介绍给他人、成为被关注的中心、在他人注视下做事情等;甚至在常见的社交场合都会出现焦虑和害怕的情绪,如在公共场合吃饭、面对别人讲话等。一旦面临这种情况,患者常常“手脚无措”,出现严重焦虑反应。

为了减轻这些焦虑、恐惧的情绪,患者往往会主动回避这些场合。如果不能回避,在恐怖场景到来前,患者往往会担心很久,甚至可能继发抑郁症状,使他们的社交、上学、工作都存在明显的困难。

儿童临床表现

儿童社交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儿与陌生人(包括同龄人)交往时,出现持久的焦虑,表现为过于胆小、紧张、害羞、害怕或尴尬,对自己的行为过分关注,并有社交回避行为,通常拒绝上学和回避同龄人的集体活动。但患儿与家长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良好。

共病现象

70~80%的患者终身至少会有另外一种精神疾病的诊断,即共病现象。常见的是情感性障碍、其他焦虑障碍、饮食障碍、物质滥用障碍等。社交恐惧症的共病现象可能会增加自杀的风险。

情感性障碍

主要包括躁狂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基本症状为“三高”和“三低”,可根据这些症状进行诊断。“三高”包括情感高涨、思维奔逸、语量和动作增多,“三低”包括情绪低落、思维迟缓、动作缓慢。

其他焦虑障碍

主要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患者常体验到将发生灾难结局性的恐怖与害怕,有濒死感,症状突发突止、不可预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经常或持续存在无明确对象或固定内容的焦虑不安,包括紧张、害怕、过分担心等,常缓慢起病。

躯体表现

社交恐惧症常伴随有躯体的表现,如脸红、心跳加快、口或咽喉部干燥、吞咽困难、全身颤抖或肌肉抽搐、出汗、恶心或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其中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惧症最突出的自主神经表现,极度紧张时候可能出现惊恐发作。

就医

当出现对社交或公共场合感到害怕、焦虑等表现,并会主动回避社交活动时,应及时就诊。医生会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详细询问从而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就诊科室

可到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精神科、临床心理科就诊。

 


暂时没有提问相关问题
抓紧提问吧!
  
客户服务中心
业务一部
晁 伟:17551855697 王祖儿:18552212292
业务二部:
龚玉芳: 13003478792 王 敏:15305121605
业务三部:
潘青青:19165956607 梁靖文:19517880248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