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睾
隐睾
概述
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生殖系统疾病
手术治疗最好在1岁以前,最晚不超过18月
单侧隐睾发病率高,双侧隐睾导致不育风险大
隐睾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具有癌变的风险
疾病定义
隐睾是小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是指睾丸位置发育异常,无法下降至正常阴囊位置,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的现象。
流行病学
隐睾是常见的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每100名足月1岁男婴中,有1~4.6人发病;100名早产儿中,有1~45人发病;而100名出生体重<1500g男婴中,有60~70人发病,可见隐睾的发生率与男婴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大多数隐睾为单侧,约15%为双侧。
大部分隐睾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行下降,但出生后6个月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1岁后发病率降至约1%。
疾病类型
根据隐睾的位置可分为:
高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约占隐睾的15%。
低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与外环之间处,约占隐睾的85%。
根据临床上将隐睾分为:
可扪及睾丸:出生后未在阴囊内触及,但可在腹股沟或阴囊上极触及到睾丸样的肿块。
未扪及睾丸:出生后未在睾丸内触及,同时在腹股沟和阴囊上极也均未触及到睾丸样的肿块。通常为腹内隐睾,腹腔镜可探查确诊。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隐睾是否需要治疗?
隐睾需要积极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且治疗年龄最好在1岁前完成,最晚不超过18月龄。
隐睾会影响生育吗?
隐睾会受到腹腔内、外高温的影响,导致精子发生障碍,引起不育。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防止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隐睾会遗传吗?
目前,导致隐睾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家族史的隐睾发病率比一般人群的发病率高。
病因
隐睾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先天性疾病,确切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和遗传、母亲的健康、胎儿生长发育受限以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使睾丸发育的激素、机体变化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受影响导致。
基本病因
解剖因素
睾丸与阴囊之间的牵引带功能异常
大多数情况下,睾丸在牵引带的牵拉下会向下移出外环口,再沿着牵引带末端的阴囊分支进入阴囊。如果牵引带发生退变、收缩障碍,则睾丸不能正常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他异常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
机械梗阻
因睾丸体积过大等原因,致使睾丸下降受阻,不能正常降入阴囊。
精索血管异常
精索血管发育延迟或停止发育,使精索过短,则会造成睾丸下降不全。
其他
调控睾丸下降的神经或某些活性蛋白发育障碍时,导致睾丸下降障碍。
睾丸自身因素
睾丸发育异常
有部分患者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单侧睾丸缺如,可能由于患者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曾经发生过睾丸扭转,导致睾丸缺血萎缩所致。
睾丸结构异常
胚胎期原始性腺分化异常,使两侧睾丸融合为一个睾丸,从而阻碍了睾丸沿正常途径下降。
睾丸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异常
未分化成熟的睾丸对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不会产生反应,因此,睾丸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异常也会导致睾丸下降障碍。
内分泌因素
当调控睾酮分泌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时,也会导致睾丸下降障碍。
苗勒管抑制物质是一种可以抑制雌性生殖器发育的糖蛋白聚合物,该物质不足或缺乏会使雌激素受体过度表达,造成雄激素相对缺乏,从而阻碍睾丸的下降。
遗传因素
隐睾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的发病率接近14%。
诱发因素
低出生体重;
早产;
存在隐睾的家族史或其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存在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如唐氏综合征或腹壁缺损;
怀孕期间母亲饮酒;
母亲吸烟或吸二手烟;
父母接触一些有毒物质,如有机氯、邻苯二甲酸酯等农药等。
症状
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空虚、瘪陷,阴囊发育差,双侧隐睾时会伴随阴囊发育不良等。
典型症状
隐睾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以单侧较为多见。单侧隐睾者,右侧较左侧多见。除较大儿童偶有短暂胀痛或并发症外,多数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触及不到睾丸。有时可在腹股沟或阴囊外触及睾丸,一般较正常小,局部可见隆起。
就医
一般情况下,隐睾症在胎儿出生后不久经医生检查就能发现。如果6个月大时睾丸还未降至阴囊,则需入院就诊。
就诊科室
小儿泌尿外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