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隐睾

隐睾

概述

是小儿最常见的先天性生殖系统疾病

手术治疗最好在1岁以前,最晚不超过18

单侧隐睾发病率高,双侧隐睾导致不育风险大

隐睾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具有癌变的风险

疾病定义

隐睾是小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是指睾丸位置发育异常,无法下降至正常阴囊位置,而停留在腹膜后、腹股沟管或阴囊入口处的现象。

流行病学

隐睾是常见的先天性生殖系统畸形之一,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已成为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每100名足月1岁男婴中,有14.6人发病;100名早产儿中,有145人发病;而100名出生体重<1500g男婴中,有6070人发病,可见隐睾的发生率与男婴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大多数隐睾为单侧,约15%为双侧。

大部分隐睾会在出生后3个月内自行下降,但出生后6个月继续下降的机会明显减少,1岁后发病率降至约1%

疾病类型

根据隐睾的位置可分为:

高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腔内或靠近腹股沟内环处,约占隐睾的15%

低位隐睾:睾丸位于腹股沟管内环与外环之间处,约占隐睾的85%

根据临床上将隐睾分为:

可扪及睾丸:出生后未在阴囊内触及,但可在腹股沟或阴囊上极触及到睾丸样的肿块。

未扪及睾丸:出生后未在睾丸内触及,同时在腹股沟和阴囊上极也均未触及到睾丸样的肿块。通常为腹内隐睾,腹腔镜可探查确诊。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隐睾是否需要治疗?

隐睾需要积极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而且治疗年龄最好在1岁前完成,最晚不超过18月龄。

隐睾会影响生育吗?

隐睾会受到腹腔内、外高温的影响,导致精子发生障碍,引起不育。因此,一旦确诊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防止给孩子带来不可逆的伤害。

隐睾会遗传吗?

目前,导致隐睾的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是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有家族史的隐睾发病率比一般人群的发病率高。

病因

隐睾是一种具有遗传倾向的先天性疾病,确切原因目前尚未明确,可能和遗传、母亲的健康、胎儿生长发育受限以及其他环境因素有关,使睾丸发育的激素、机体变化和神经系统的活动受影响导致。

基本病因

解剖因素

睾丸与阴囊之间的牵引带功能异常

大多数情况下,睾丸在牵引带的牵拉下会向下移出外环口,再沿着牵引带末端的阴囊分支进入阴囊。如果牵引带发生退变、收缩障碍,则睾丸不能正常下降至阴囊而停留在其他异常部位,造成不同程度的下降不全。

机械梗阻

因睾丸体积过大等原因,致使睾丸下降受阻,不能正常降入阴囊。

精索血管异常

精索血管发育延迟或停止发育,使精索过短,则会造成睾丸下降不全。

其他

调控睾丸下降的神经或某些活性蛋白发育障碍时,导致睾丸下降障碍。

睾丸自身因素

睾丸发育异常

有部分患者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单侧睾丸缺如,可能由于患者在出生前或出生后不久,曾经发生过睾丸扭转,导致睾丸缺血萎缩所致。

睾丸结构异常

胚胎期原始性腺分化异常,使两侧睾丸融合为一个睾丸,从而阻碍了睾丸沿正常途径下降。

睾丸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异常

未分化成熟的睾丸对促性腺激素的刺激不会产生反应,因此,睾丸对促性腺激素的反应异常也会导致睾丸下降障碍。

内分泌因素

当调控睾酮分泌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时,也会导致睾丸下降障碍。

苗勒管抑制物质是一种可以抑制雌性生殖器发育的糖蛋白聚合物,该物质不足或缺乏会使雌激素受体过度表达,造成雄激素相对缺乏,从而阻碍睾丸的下降。

遗传因素

隐睾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家族中的发病率接近14%

诱发因素

低出生体重;

早产;

存在隐睾的家族史或其他生殖器官发育异常;

存在胎儿生长受限的情况,如唐氏综合征或腹壁缺损;

怀孕期间母亲饮酒;

母亲吸烟或吸二手烟;

父母接触一些有毒物质,如有机氯、邻苯二甲酸酯等农药等。

症状

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空虚、瘪陷,阴囊发育差,双侧隐睾时会伴随阴囊发育不良等。

典型症状

隐睾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以单侧较为多见。单侧隐睾者,右侧较左侧多见。除较大儿童偶有短暂胀痛或并发症外,多数隐睾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患侧阴囊发育差、阴囊空虚,触及不到睾丸。有时可在腹股沟或阴囊外触及睾丸,一般较正常小,局部可见隆起。

就医

一般情况下,隐睾症在胎儿出生后不久经医生检查就能发现。如果6个月大时睾丸还未降至阴囊,则需入院就诊。

就诊科室

小儿泌尿外科,泌尿外科,内分泌科。

 


暂时没有提问相关问题
抓紧提问吧!
  
客服服务热线
400-133-2005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