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子宫内膜炎
子宫内膜炎
概述
子宫内膜感染病原体而发生的炎症
有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月经异常
主要为抗生素药物治疗,严重者需手术引流
经过抗生素积极治疗多数可治愈
疾病定义
子宫内膜炎(endometritis)是指细菌突破宫颈的防御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子宫内膜炎属于盆腔炎性疾病之一,多发生在性活跃的生育期妇女,初潮前、无性生活和绝经后妇女很少发生。
轻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仅有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严重者有发热或伴有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如果没有得到及时、彻底的治疗,炎症反复发作很可能造成不孕不育、异位妊娠以及盆腔炎性疾病等,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
流行病学
发病率:目前国内暂无权威的该疾病发病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疾病类型
临床上将子宫内膜炎分急性子宫内膜炎和慢性子宫内膜炎两种类型。
急性子宫内膜炎
以子宫内膜腺体内出现微脓肿或中性粒细胞为特征,表现为子宫内膜充血、水肿,有炎性渗出物,严重者内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
慢性子宫内膜炎
以子宫内膜间质中出现不同数量的浆细胞为特征。
病因
子宫内膜炎主要是由产后、剖宫产后、流产后及妇科手术后由于子宫内膜的创伤、细菌进入创面感染引起。
基本病因
常见的病原体
外源性病原体
衣原体、淋病奈瑟菌、支原体。
内源性病原体
来自寄居在阴道内的微生物,包括需氧菌、厌氧菌、或二者混合感染。
感染途径
沿生殖道黏膜上行感染
病原体侵入外阴、阴道,或阴道内本身存在的病原体突破宫颈防御体系(宫颈管粘液栓)后,侵入子宫内膜而发生炎症,是非妊娠期、非产褥期的主要感染途径。
经淋巴系统蔓延
指病原体经外阴、阴道、子宫颈及宫体创伤处的淋巴管侵入蔓延至子宫内膜而产生炎症。
这是产褥感染、流产后及放置宫内节育器后感染的主要途径。
经血液循环传播
病原体从身体的其他部位经血液循环感染生殖系统,是结核菌感染的主要途径。
直接蔓延
腹腔内其他脏器感染后,直接蔓延到子宫腔内。
诱发因素
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发病风险上升的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性生活
有性生活并性活跃期女性易于发病,尤其是初次性交年龄小、有多个性伴侣、性交过频以及性伴侣有性传播疾病者。
下生殖道感染
如淋病奈瑟菌性子宫颈炎、沙眼衣原体性子宫颈炎以及细菌性阴道病与本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妇科手术操作
各类需伸入器械进入宫腔内的手术操作后感染,如人工流产、放或取环术、黏膜下肌瘤摘除术、胎盘人工剥离、输卵管通液术、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宫腔镜检查等。
性卫生不良
经期性生活、使用不洁月经垫、经常进行阴道冲洗等,均可使病原体侵入而引起炎症。
邻近器官炎症直接蔓延
最常见于阑尾炎、腹膜炎、子宫切口憩室炎等蔓延至盆腔。
炎症再次急性发作
子宫内膜炎可破坏子宫内膜组织,使其防御能力下降,容易造成再次感染,导致急性发作,尤其是在患者免疫力低下、有不洁性交史等情况下。
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下腹痛、发热、异常阴道分泌物或月经异常。症状轻时患者没有明显不适感觉,严重时可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缺乏、心率加快等。
可能会伴发腹膜炎、泌尿系感染等产生一系列相应症状。
典型症状
常见症状为下腹痛、白带增多以及腰酸下腹坠胀感。腹痛多为持续性,常在活动或性交后加重。
病情严重时可出现发热甚至高热,体温高达39~40℃,此外还可有寒战、头痛、不想吃饭。
月经期发病者,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伴随症状
伴有腹膜炎者,可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伴有泌尿系感染者,可有排尿急迫、频繁或排尿时疼痛。
就医
患者在分娩、流产、宫内放置节育器或其他宫腔手术操作后,出现发烧、腹部疼痛等,需要尽早到医院就医,以明确病情。
如果病情发展,出现腹部疼痛剧烈、阴道分泌物有臭味,伴有恶心、呕吐、发热(高于 38.3℃)等,需及时就医。
就医时,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患者可提前准备:
第一次出现症状是什么时间;
症状的严重程度;
是否有盆腔疼痛或腰酸下腹坠胀不适;
近期是否有过分娩、流产;
最近是否接受过宫腔检查或做过宫腔内手术;
是否患过宫颈炎,是否接受过治疗,效果如何;
性伴侣情况,是否有新的性伴侣亦或是有多个性伴侣;
性交时是否会使用安全套。
医生通过问诊并进行体格检查,一般可做出初步诊断。有的患者需做B超、宫颈分泌物培养,必要时进行子宫内膜活检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就诊科室
妇产科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