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概述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人类普遍易感,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可侵袭神经,重者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以有效预防

疾病定义、

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又称“小儿麻痹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人类是唯一已知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粪口途径为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经口进入肠道,在肠道中繁殖。

90%~95%的脊髓灰质炎为隐性感染,即没有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发热、头痛、咽痛、倦怠等。此外,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可侵犯神经系统,患者还可出现驰缓性瘫痪,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而死亡。

该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接种疫苗以预防感染是关键。

流行病学

在实施疫苗免疫之前,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呈自然流行状态,发病率高,可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为流行高峰。我国7~9月发病最多,一般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普及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之后,该病发病率显著下降。2000年我国已经实现了无脊髓灰质炎的目标,进入维持无脊灰状态阶段。不过,在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之前,我国仍存在输入性野生病毒所致脊髓灰质炎的风险。

疾病类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后可引起以下几种病程:隐性感染、顿挫型脊髓灰质炎、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和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其中,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又根据疾病发生的部位进行分为脊髓型、脑干型、脑炎型和混合型。

隐性感染性脊髓灰质炎

发生于90%~95%的感染病例,可不引起疾病,也没有任何后遗症,但可以产生免疫保护。

顿挫型脊髓灰质炎

大约5%的患者在感染1~2周内出现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该型脊髓灰质炎能完全恢复,且无任何神经后遗症。

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1%的患者除了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外,还会出现更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颈部、躯干和四肢后部的疼痛和僵硬,但无瘫痪表现,可以恢复。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

大约0.1%的感染患者为瘫痪型脊髓灰质炎,根据瘫痪发生的部位又可进一步分为脊髓型、脑干型、脑炎型和混合型,会引起相应神经元的损伤,产生肢体驰缓性瘫痪或呼吸肌麻痹的表现。

传播途径

脊髓灰质炎在我国目前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野生型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唯一的自然界宿主,且该病毒主要影响5岁以下儿童。

粪口途径为该病主要的传播途径,病毒经口进入肠道后,可在肠道中繁殖。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脊髓灰质炎是怎样传染的?

人类是唯一已知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天然宿主,主要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粪-口途径进行传播。

何谓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主要是一种由脊髓灰质炎野生型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疾病。

该病毒可侵袭神经系统,瘫痪型脊髓灰质炎会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细胞,产生肢体驰缓性瘫痪,严重时还可导致呼吸肌麻痹引起死亡。

该病缺乏有效治疗方法,接种疫苗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脊髓灰质炎可用哪些疫苗?

目前有2种安全有效的疫苗: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和注射接种的灭活脊灰疫苗(IPV)。多数幼儿及儿童通过正规接种程序进行4次疫苗接种后,可为其提供终身保护。

谁是脊髓灰质炎高危人群?

5岁以下儿童因免疫力低,易患此病。

脊髓灰质炎能治吗?

目前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脊髓灰质炎只能通过免疫接种来预防。

在未使用疫苗前,脊髓灰质炎是导致患者终生残疾的最常见病因之一。

病因

脊髓灰质炎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基本病因

该病主要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是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

脊髓灰质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包括3个血清型(123型),引起瘫痪的多为1型,占80~90%,其次为3型。

该病毒具有嗜神经性,导致受感染的神经元变性、坏死,严重时导致患者瘫痪。该病毒非常耐寒,乙醚、氯仿和乙醇无法将其灭活,但电离辐射、甲醛、氧化剂、含氯消毒剂、高温、紫外线和苯酚等可迅速将其灭活。

诱发因素

与确诊的脊髓灰质炎患者有密切接触史。

近期曾到过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地区。

近期当地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生型病毒输入事件。

症状

脊髓灰质炎患者临床表现多样,不同临床分型之间的症状有很大差异。从无症状的隐性感染,到病情较轻时的仅有发热、头痛、咽痛、倦怠、食欲减退等非特性流感样表现,到病情严重时的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甚至呼吸肌麻痹,可危及生命。

典型症状

隐性感染性脊髓灰质炎

占全部感染病例的90%~95%,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

顿挫型脊髓灰质炎

大约5%的患者在感染1~2周内出现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表现为发热、头痛、咽痛、倦怠、食欲减退、呕吐和腹痛等。

非瘫痪性脊髓灰质炎

1%的患者除了上述非特异性流感样症状外,还会有更严重的头痛、恶心、呕吐以及颈部、躯干和四肢后部的疼痛和僵硬。

患者一般在3~5天内热退,脑膜刺激征可持续2周,但无瘫痪表现。

瘫痪型脊髓灰质炎

大约0.1%的感染患者会表现为瘫痪型,该型患者不仅具有上述非瘫痪型的临床表现,且病损累及脊髓前角灰质、脑和脑神经。按瘫痪发生的部位又分为脊髓瘫痪型脊髓灰质炎、延髓脊髓灰质炎和脑灰质炎,会引起相应神经元的损伤,产生肢体驰缓性瘫痪或呼吸肌麻痹的表现。

具体可分为5期,即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前驱期

与上述顿挫型临床表现类似,通常经过1~4天,热退、症状消失。此期相当于第一次病毒血症,此后患者会经历2~5天的无症状期或静止期。

瘫痪前期

患者此期会再次发热,体温可达>39°C,常伴有寒战不适、肌肉疼痛无力、呕吐、颈强直。此期可持续2~3天。

瘫痪期

一般在第2次发热体温开始下降时或在高热与肌痛处于高峰时发生瘫痪,短期内(通常3~4天)瘫痪达到最严重程度,退热后瘫痪不再进展。根据病变部位可分为4型:

脊髓型:此型最多见,瘫痪多为下运动神经元性,表现为急性迟缓性瘫痪,其特点:瘫痪肌群分布不均匀、不对称,好发于下肢单侧,近端大肌群瘫痪出现早且重,不伴感觉障碍。如果发生上行瘫痪者,即由下肢向上蔓延至腹、背、颈部而达到延髓。

脑干型:此型影响伴有脑神经支配的肌群,特别是软腭和咽部肌肉容易受累,极少数可以累及延髓呼吸和循环中枢,产生呼吸肌麻痹等表现。

脑炎型:主要表现为神经错乱和意识障碍,多见于婴儿,此型是唯一以惊厥为特征的脊髓灰质炎,可出现痉挛性瘫痪,表现为上运动神经元受损,极少见。

混合型:兼有脊髓型和脑干型瘫痪的临床表现,可出现肢体瘫痪、脑神经受损、呼吸中枢损害、血管运动中枢损害等。

恢复期

瘫痪期一般持续1~2周,此后进入恢复期,瘫痪肌肉的功能逐渐恢复。一般从远端肌群开始恢复。瘫痪轻者1~3月可恢复,但重者可能经过数月更长时间才能恢复。

后遗症期

发病2年以上,瘫痪肌肉功能仍不能恢复,即进入此期。运动神经元变性坏死导致相应肌肉功能丧失,引起肢体肌肉萎缩、躯干或肢体畸形、脊柱弯曲、马蹄足内翻或外翻等。

就医

曾去过有脊髓灰质炎的疫区,出现发热、多汗、烦躁、肌肉酸痛及肢体感觉过敏,甚至有肌肉的运动迟缓麻痹时,需及时就医。

 


暂时没有提问相关问题
抓紧提问吧!
  
客户服务中心
业务一部
晁 伟:17551855697 王祖儿:18552212292
业务二部:
龚玉芳: 13003478792 王 敏:15305121605
业务三部:
潘青青:19165956607 梁靖文:19517880248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