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
概述
组织或器官进入他处,导致正常解剖位置改变
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和膈疝等
不同类型疝的症状不同
脐疝大多可自愈,其他类型疝多需手术治疗
疾病定义
疝是指人体内的器官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根据发病年龄不同,可将疝分为成人疝气和小儿疝气(pediatric hernia)。其中,小儿疝气主要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和先天性膈疝等。
疾病类型
小儿疝气包括腹股沟疝、脐疝和先天性膈疝等。
腹股沟疝
包括斜疝和直疝两种,直疝在儿童极罕见,因此,临床上以腹股沟斜疝最为常见。
该病男孩多见,主要是由于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使得患儿存在先天性的解剖异常,当腹压增高时(如剧烈哭闹、咳嗽、便秘),腹腔内容物通过鞘状突疝出,当安静或平躺后缩小或消失。
脐疝
由于脐环处先天薄弱,腹腔内组织通过脐环突出形成柔软的肿块,患儿哭闹、咳嗽等情况下加重,安静或平卧时肿物缩小或消失,多数可随着年龄增长自愈,仅少数需要手术干预。
先天性膈疝
因患儿膈肌有先天性缺损,部分腹腔脏器穿过膈肌缺损进入胸腔,可分为先天性后外侧疝、先天性胸骨后疝和食管裂孔疝,其中最常见的是先天性后外侧疝。
患儿可表现为上腹痛、呼吸困难、反复肺炎、呕吐或营养不良等,需尽早手术治疗。
流行病学
腹股沟疝发病高峰在出生后的前3个月,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约16%~25%。男孩较女孩发病率更高。
脐疝在婴儿中最常见,尤其是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约80%出生时低体重婴儿会有脐疝,男女发病比例基本相同。
先天性膈疝的发病率约为1/4000~1/3000。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什么是小儿腹股沟斜疝?
疝是指部分组织或器官离开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
腹股沟是连接腹部与阴囊的交界区域,腹腔内的大网膜或者肠管等组织进入到腹股沟处形成腹股沟疝。
腹股沟斜疝的形成是由于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再同时合并腹腔内压力增高,如婴幼儿哭闹、剧烈咳嗽等情况下,就会在腹股沟或阴囊处出现一个光滑囊性肿块。
宝宝有腹股沟斜疝会出现哪些症状?
小儿腹股沟斜疝一般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处有肿块突出,当患儿哭闹、咳嗽、站立或其他腹压增加情况下,肿块会出现或者增大,安静、入睡或平躺后肿块逐渐缩小或消失,可反复出现。
当患儿症状较轻时,可无肿块或者虽有肿块但能消失,用手由下向上轻压肿物可使疝内容物回到腹腔。
但病情严重时,可形成疝内容物嵌顿,肿块不能消失,即疝块内的肠管等组织卡在疝囊口,不能还纳腹腔,此时肿物相对较硬,患儿常有腹痛、哭闹、呕吐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处理。
小儿疝气能自愈吗?一定要手术吗?
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儿疝气,会有不同处理方式。
婴幼儿脐疝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以观察为主,多数在2岁左右时会自愈,只有少数脐环较大患者需要手术干预。
小儿腹股沟疝在自愈的可能性很小,手术是根治腹股沟疝的有效手段,具体手术时机需要医生综合判断。
先天性膈疝是因患儿膈肌有先天性缺损,部分腹腔脏器穿过膈肌缺损进入胸腔,发现后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此外,对家长来说,平常最重要的是观察肿块的变化和孩子的状况,如果发现肿块异常增大或变硬,或肿块区域的皮肤温度、颜色发生改变,或孩子异常哭闹、发烧、呕吐等情况时,提示可能疝发生嵌顿,是本病的危急情况,需立即就医。
病因
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由于腹膜鞘突闭合不全引起。
婴儿脐疝主要原因是脐周组织不够坚韧、脐环闭合不全导致。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患儿膈肌有先天性缺损引起。
剧烈咳嗽、运动或频繁哭闹等是小儿疝气的诱发因素。
基本病因
小儿腹股沟斜疝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下降到腹股沟位置时,可带动部分腹膜下移,随之下移的腹膜称为腹膜鞘状突,鞘状突近段自行闭合,远端形成睾丸鞘膜。
如果腹膜鞘状突闭合不全,在患儿哭闹、咳嗽、便秘或剧烈运动等导致腹腔内压增加时,就可能导致肠管、卵巢或腹腔内的大网膜沿着未闭合的鞘突进入到阴囊或腹股沟里形成疝。
婴儿脐疝
由于婴儿脐带脱落后,脐部瘢痕本就是先天性结构薄弱处,包绕脐周的脐环在婴儿刚出生时较大且纤维组织不够坚韧。
当腹腔内压力增大,如啼哭、咳嗽等因素下,腹腔内脏器合并腹膜穿过韧带间的空隙,突出到脐环外,就形成了脐疝。
先天性膈疝
在胎儿期膈肌形成过程中遗留有缺损,婴儿出生后,腹内脏器(如肠管、胃等)容易通过膈肌缺损处进入胸腔,导致肺受压、心脏移位等严重情况。
诱发因素
小儿腹股沟疝、脐疝的诱发因素是能够引起腹腔内压增加的情况。
经常哭闹;
慢性或剧烈咳嗽;
长期便秘;
剧烈运动;
腹水等其他引起腹腔内压增高的疾病。
症状
小儿腹股沟斜疝主要表现为腹股沟或阴囊处可复性肿物,多无自觉症状,有时伴有轻微腹痛,如果肿块变硬有触痛,提示可能发生嵌顿,需立即就医。
婴儿脐疝主要表现为脐部柔软性隆起或突出,一般是无痛性,如果出现剧烈疼痛和呕吐,则可能是发生嵌顿,甚至绞窄,需及时就医。
膈疝主要表现随着嵌顿的脏器不同以及严重程度不同,症状可多种多样,包括上腹痛、呼吸困难、反复肺炎、呕吐或营养不良等。
典型症状
小儿腹股沟斜疝
主要表现为腹股沟区或阴囊处可复性肿物,多数无自觉症状。
肿块通常在腹腔内压升高,如咳嗽、哭泣或用力屏气等情况下出现,在安静、平躺后缩小或消失。
肿块变硬且伴触痛提示嵌顿可能,患儿常有腹痛、哭闹、频繁呕吐等表现,需立即就医处理。
婴儿脐疝
主要表现为脐部柔软性隆起或突出,通常是无痛性。
通常在脐带脱落后数天或数周内出现,与腹内压的增加密切相关,如婴儿啼哭、咳嗽或挣扎时突出明显,安静时可缩小或消失。
当脐疝出现嵌顿或绞窄时,会有剧烈腹痛、呕吐等症状,需要立即就医。
先天性膈疝
因疾病类型或嵌顿的脏器不同,严重程度不同,症状特点有所差异。
先天性后外侧膈疝可有心慌、呼吸困难、气急、上腹痛、反复肺炎等症状;
先天性胸骨后疝可出现上腹痛、腹胀、呕吐等症状;
食管裂孔疝常出现呕吐、反酸等症状
伴随症状
当腹股沟疝或脐疝发生嵌顿时,可伴有体温升高、脉搏加快,疝局部红、肿、热、痛等现象,以及腹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少数患儿可有便血的表现。
先天性膈疝患儿可因反复呕吐而出现营养摄入不足,发育迟缓,营养不良。
就医
当您发现孩子有以下表现时,提示可能存在疝气或者合并嵌顿疝等,需及时就医:
腹股沟或阴囊有肿块反复出现,在哭闹、咳嗽、活动时出现或增大,而安静或平躺时消失。
脐部反复出现柔软的肿物,在孩子哭闹、咳嗽或便秘时出现或增大,平静或入睡后消失。
上述肿块不能通过手法复位,肿块变硬且有触痛,伴有发烧、腹痛、哭闹、呕吐、易激惹等表现。
患儿有反复发作气喘、呼吸困难或反复上腹胀、腹痛、呕吐、吐奶等情况,无法找到其他明确病因。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