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头坏死
股骨头坏死
概述
因股骨头缺血所致的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等
髋部或腹股沟区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跛行
30~50岁人群,男性多于女性
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多数需手术治疗
疾病定义
股骨头坏死又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指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髓成分及骨细胞死亡及随后的组织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及塌陷,引起患者髋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疾病,是造成青壮年髋关节残疾的常见疾病之一。
流行病学
据统计,我国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有750~1000万左右,每年新增病例高达30万。多见于30~50岁人群,约有半数累及双侧股骨头。我国平原农民股骨头坏死的患病率为11.76/万,城市居民为9.57/万,山区农民为6.29/万,沿海渔民为5.53/万。
疾病类型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病因较多,根据病因不同可分为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和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两大类。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是指继发于髋部外伤后的股骨头坏死,为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股骨头颈骨折、髋关节脱位及髋部严重扭伤或挫伤均可引起股骨头坏死。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指无外伤因素参与的股骨头坏死,包括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以及减压病、镰刀细胞性贫血等其它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坏死,还有一些少见的原因不明的特发性股骨头坏死。
病因
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有很多,但发病机制仍不完全明确,目前主流的学说有两种:
脂肪栓塞学说;
骨内血管损害及骨内高压学说。
但股骨头血供的破坏是股骨头坏死公认的最重要病理基础。脂肪栓塞学说认为骨坏死最初的原因是由于脂肪栓子梗死于骨内血管,局部形成血栓,进一步引起骨髓坏死,骨缺氧,骨细胞死亡。 骨内血管损害及骨内高压学说则认为骨坏死类似一种筋膜间隔综合征,主要由骨内血管外的压力增高所致。
基本病因
髋部外伤
髋部外伤是股骨头坏死的常见原因,如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外伤脱位及股骨头骨折均可导致股骨头坏死。因为血管通过股骨颈进入到股骨头,一旦发生骨折,股骨头的血供遭到破坏,股骨头将发生坏死。但这种缺血性坏死往往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显示出来。
糖皮质激素
众多研究表明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和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增高直接相关,但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脂肪栓塞、脂肪细胞肥大导致骨内压升高、血液高凝状态、血管炎、骨质疏松等因素有关。如最常见的激素类药物可的松、强的松、甲强龙等是最常见的导致股骨头坏死的药物。
长期大量饮酒
酒精引起股骨头坏死的具体机制也尚不明确,目前普遍认为酒精可以导致体内脂代谢异常,通过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能力造成股骨头坏死。一些研究将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定义为每周摄入纯乙醇大于400ml或同等摄入量至少6个月。
然而,就是更少的乙醇摄入量也可能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因此,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乙醇摄入量的阈值尚未明确。
合并某些疾病
合并某些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减压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综合征等。
诱发因素
研究表明以下因素会增加股骨头坏死的患病风险。
性别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多见于中年男性,患病风险明显高于女性。
年龄
30~50岁为高发人群。
吸烟
有研究表明吸烟可以明显增加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这可能与吸烟引起血管收缩、微血管血栓形成等降低髋关节局部的血供量相关。
肥胖
高身体质量指数(BMI)人群中股骨头坏死发生率明显增加。
气压剧烈变化
深海潜水员和矿工等高气压作业者也存在股骨头坏死的风险,因为气压的剧烈变化,氮气会在富含脂肪组织的骨髓中大量堆积而引起骨坏死。
症状
股骨头坏死早期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髋部或腹股沟区疼痛或酸痛,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疾病进展,股骨头塌陷,此时疼痛加剧,肢体短缩,并逐渐出现行走困难或跛行。
早期症状
股骨头坏死的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疼痛是大多数患者最早的主诉,主要表现为髋部或者腹股沟区疼痛或者酸痛。疼痛为间歇发作,逐渐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典型症状
股骨头坏死的典型症状是腹股沟区疼痛,可放射至同侧臀部或膝关节,疼痛常间隙性发作并逐渐加重,偶有急性发作者。
若病变累及双侧髋关节可表现为左右侧交替性疼痛。亦有少数患者早期无临床症状,逐渐发展为行走困难,髋关节活动受限、僵硬,或有痛性跛行。若股骨头塌陷,可伴下肢短缩畸形、骨盆代偿性倾斜,被迫拄拐行走。
体征
患者常有腹股沟区深压痛,强力内旋时髋部疼痛,“4”字试验阳性,下肢内旋、外展活动明显受限。
就医
如果有髋部外伤史、长期服用激素史、长期酗酒史或者其它高危因素者,出现髋部或者腹股沟区持续疼痛时,建议及时就医。医生将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
就诊科室
首先考虑骨科就诊。对于年轻患者初诊后高度怀疑股骨头坏死时建议转至专门的关节外科门诊或保髋门诊就医。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