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绦虫病
绦虫病
概述
肠道感染性疾病,猪带和牛带绦虫病最常见
成虫主要寄生在肠道,症状较轻
幼虫可侵入眼、脑、肝等器官
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感染率较高
疾病定义
绦虫病(taeniasis)是一种因食用被绦虫幼虫污染的水、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性疾病。其中,以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最为常见。绦虫病具有传染性,可经口传播,人类可因食用生的、未煮熟的牛肉或猪肉而感染。
流行病学
据2014~2015年《第三次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报告》显示,绦虫病的感染率为0.36%,比2001~2004年第二次调查的0.28%上升0.12%。绦虫病在我国中、西部地区比较多见,其中西藏、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感染率较高。因生活水平不同,农村患者多于城市。感染人群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且男性多于女性。
疾病类型
根据绦虫的形态和生长的区域等,可以分为曼氏迭宫绦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带绦虫病、细粒棘球绦虫病等。其中,带绦虫病最为常见,可分为链状带绦虫、肥胖带绦虫、亚洲带绦虫等。
最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根据中间宿主,分为猪带绦虫病和牛带绦虫病。
猪带绦虫病
因食用被猪带绦虫幼虫污染的猪肉,使幼虫附着在肠壁上,约2~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常年寄居于人体肠道引起的疾病。该病早期症状较轻,少数患者存在腹痛、腹泻、消化不良和体重减轻等症状。
当人误食猪带绦虫的虫卵或虫体节片后,虫卵可在体内发育为囊尾蚴,最终引起囊虫病,因其寄生于组织器官中,引起的危害远大于成虫。
牛带绦虫病
牛带绦虫病由牛带绦虫的成虫寄居在人体肠道引起,其症状与猪带绦虫病相似,一般无明显症状,有时因节片从肛门逸出,可伴有肛门瘙痒。
虽然存在食用牛带绦虫虫卵的情况,但目前发现牛带绦虫的幼虫无法寄生在人体内,表明人对牛带绦虫的幼虫可能有天然免疫。
传播途径
绦虫病主要经粪-口传播。
病因
绦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导致一系列肠道反应如腹部不适、消化不良、腹泻等。成虫引起的症状通常不太严重,绦虫幼虫在人体内的危害远大于成虫,因为它可进入眼、脑、肝、肺等部位,从而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基本病因
通过食用一些生的或半生的猪肉、牛肉、鱼肉等或者破损皮肤接触疫水,绦虫进入人体。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肠道,大量掠夺人体的营养物质来生存。同时虫体的吸盘、吸槽以及微毛等还不断对人体肠道造成机械刺激和损伤。
此外,虫体释放的代谢产物也刺激人体肠道。成虫引起的症状通常较轻,主要有腹部不适、饥饿痛、消化不良、腹泻、便秘交替出现。个别种类如阔节裂头绦虫因为大量吸收维生素B12会导致贫血。
绦虫幼虫在人体内造成的危害远大于成虫,例如囊尾蚴和裂头蚴可在皮下和肌肉内引起结节或游走性包块;若侵入眼、脑等重要器官,则可引起更严重的后果。棘球蚴在肝、肺等部位也可造成严重损害,其囊液一旦进入人体更可诱发超敏反应,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诱发因素
卫生习惯差:经常不洗澡或饭前便后不洗手,可以增加发病的风险。
与牲畜接触:在人类和牲畜的粪便处理不当的地区影响尤其严重。
非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旅居史:感染多发生在卫生条件差的地区。
生活在流行地区:比如我国西藏、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区。
症状
绦虫病一般无明显症状,患者多因发现虫体节片而就诊,随着节片从肛门逸出,可伴肛门瘙痒。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腹部不适、腹泻、便秘、恶心、腹胀、体重减轻等症状。
典型症状
一般情况下,患者体内多是一条虫子寄生,感染比较轻,患者无明显症状,多因在大便中发现虫体节片就诊。节片呈白色片状,小则像米粒,大则像宽粉,观察大便易于发现。
绦虫本身及其产生的代谢物可对肠道造成一定的刺激,有的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消化不良、恶心、嗜盐等症状。
但若绦虫幼虫从肠道迁移出来并在其他器官组织中形成囊肿,它们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症状,如:头痛、肿块、过敏反应,神经系统症状包括癫痫发作等。
伴随症状
由于绦虫在肠道内会消耗人体的营养,可出现体重减轻、乏力等症状。绦虫头节上的顶突和小钩,有时会损伤人体的肠黏膜,甚至可能造成肠穿孔及腹膜炎时,出现剧烈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
就医
当粪便中发现虫体节片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曾有绦虫病流行地区的旅居史,或食用过生的、未煮熟的牛肉或猪肉史,出现了腹痛、腹泻、便秘、消瘦等症状时也应及时就医。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