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毒
丹毒
概述
一种常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性皮肤病
大多数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侵袭感染所致
以系统药物治疗为主,同时辅以外用药物治疗
易治愈但可复发
疾病定义
丹毒(erysipelas)大多数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皮肤病,可影响皮肤表层、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
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病变区域表现为红斑、热、痛,与周围正常的皮肤之间有清楚的界线。
流行病学
该病多发生在年轻人、老年人、过劳者、有淋巴水肿和慢性皮肤溃疡的人群,女性比较常见;但在较年轻的患者中,男孩较常见。
该病在夏季发病率增高。
疾病类型
本病根据皮损的表现,可分为以下几类。
水疱、大疱或脓疱型丹毒
指在红肿的斑片上发生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大疱或脓疱。
坏疽型丹毒
指炎症波及皮下组织,引起皮肤坏疽。此型病情凶险。
病因
丹毒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鼻炎、足癣、湿疹、糖尿病等是其危险因素。
基本病因
大多数丹毒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其次是G、B、C或D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结肠耶尔森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等也会引起丹毒的症状。病原菌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处细微的损伤而侵入致病。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以增加丹毒的发病风险:
足癣、趾甲真菌病和鼻炎,是引起小腿及面部丹毒的主要诱发因素;
小腿溃疡、慢性湿疹等也可诱发本病;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酗酒;
机体抵抗力低下,如糖尿病、慢性肝病、营养不良、肾病综合征等;
下肢淋巴阻塞或水肿。
症状
可见成片红肿的炎症迅速出现并蔓延,特别常见于小腿和面部,病变区域可有烧灼感、触痛,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界线。发病前可有发烧、寒战等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好发部位
丹毒多发生在小腿和面部,也可发生在足背,多为单侧性。
症状及皮损特征
起病急剧,发病前可有全身不适、寒战、发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变区域与正常组织间有明显的界线,有时在红斑基础上可发生水疱、大疱或血疱。
病情多在 4~5 天达高峰,炎症消退后,局部可能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和脱屑。
伴随症状
患者可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
就医
丹毒病情发展较快,出现以下丹毒相关症状时,应尽早前往医院就诊:
皮肤突然出现大片红斑,有灼热感、疼痛;
皮损迅速向四周蔓延,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大疱或血疱;
伴有发烧、寒战或头痛等症状。
医生一般通过观察皮损的外观就可作出诊断,难以确诊者可以通过细菌学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和抗DNA酶B测定试验等来进一步确定诊断。
医生可能会问如下问题来采集病史,患者可提前做好准备:
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进展情况;
有无怕冷、发热、头痛、恶心和全身不适等;
局部皮损有无隆起、烧灼感、疼痛;
以前是否有过类似的症状,这是第几次复发;
有无引起机体抵抗力降低的疾病,如糖尿病、肾病、营养不良等;
病变部位是否有过外伤及感染;
是否尝试过治疗,治疗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就诊科室
皮肤科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