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雄激素性秃发


雄激素性秃发

概述

以额顶部头发进行性减少为主要表现

男女均可发生,男性多见

可采用口服、外用药物治疗或毛发移植

建议早期治疗,疗效较好

疾病定

雄激素性秃发(AGA),既往称为脂溢性脱发或早秃,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和青春期后常见的脱发疾病。该疾病以毛囊微小化和毛发逐渐减少为特征,脱发区无瘢痕,是男性秃发最常见的类型,但也可发生于女性。

目前研究认为,遗传和雄激素是雄激素性秃发的主要发病因素。本病虽然不影响身体健康,但是有阻碍容颜,可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流行病学

雄激素性秃发是一种最常见的脱发类型,其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有明显不同,白种人的发生率较高,黑人和黄种人较低。

男女均可患病,本病在我国男性中的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

本病患病率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

疾病类型

根据发病人群常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和女性型脱发两种类型,更具专业性并有指导治疗意义的为BASP分型。

BASP分型

根据发际线形态、额度和顶部头发密度分型可分为4种基本型和2种特殊型,即BASP分型(Basic And Specific Classification)。

基本型

根据发际线的形状可分为L型、M型、C型和U型。

类型

分级

L型:前额发际线无后移。 无

M型:两鬓角区发际线后退比前中央发际线明显,左右对称,俯看时类似“ M”。

M0:前额发际线保留,无脱发;

M1:两侧发际线后退未超过超过原处与头顶连线的前1/3

M2:两侧发际线后退未超过超过原处与头顶连线的中1/3

M3:两侧发际线后退达到原处与头顶连线的后1/3

C型:前额中部发际线后退较两侧显著,类似“C”。

C0:前额发际线保留,无脱发;

C1:前额发际线中部后退至原处与头顶连线的前1/3范围内;

C2:前额发际线中部后退至原处与头顶连线的中1/3范围内;

C3:前额发际线中部后退至原处与头顶连线的后1/3范围内。

U型:前额发际线退至头顶后,马蹄形,类似“U”,是最严重的类型。

U1:发际线后退至头顶与枕外隆凸连线前1/3范围内;

U2:发际线后退至头顶与枕外隆凸连线中1/3范围内;

U3:发际线后退至头顶与枕外隆凸连线1/3范围内。

 类型

L型:前额发际线无后移。

M型:两鬓角区发际线后退比前中央发际线明显,左右对称,俯看时类似“ M”。

C型:前额中部发际线后退较两侧显著,类似“C”。

U型:前额发际线退至头顶后,马蹄形,类似“U”,是最严重的类型。

特殊型

分为F型和V型,分别代表特定区域头发的密度,F代表额部,V代表头顶。

F型:头发密度弥漫性降低,前额区尤为显著,常见于女性型脱发。

F1:轻度,额部头发密度可见降低;

F2:中度,额部头发密度显著降低;

F3:重度,额部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

V型:头顶部头发明显稀疏,且超过前额区,与F型主要区别点在于脱发位置。

V1:轻度,顶部头发密度可见降低;

V2:中度,顶部头发密度显著降低;

V3:重度,顶部头发非常稀少或缺失。

病因

男性雄激素性秃发主要与遗传和雄激素有关;而对于女性雄激素性秃发,雄激素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

除此之外,毛囊周围炎症、生活压力增大、紧张和焦虑、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等因素,均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本病有遗传倾向性。调查显示,雄激素性秃发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的占 53.3%~63.9%,父系遗传明显高于母系遗传。研究发现多个易感基因与本病有关,但尚未发现明确的致病基因。

雄激素

雄激素在本病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男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睾丸所分泌的睾酮,可被II5α-还原酶转化为二氢睾酮(DHT);女性体内的雄激素主要来源于肾上腺皮质的合成和卵巢的少量分泌,主要为雄烯二醇,可被代谢为睾酮和DHT

DHT是导致雄激素性秃发的重要分子。DHT可使毛囊微小化,生长期毛发逐渐变细,毛发生长周期缩短,使原本粗黑的毛发逐渐变细变浅,最终由于毛囊萎缩消失,毛发脱落。

雄激素在女性型脱发中的致病作用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性激素结合蛋白浓度下降和游离循环睾酮的增高有关。

其他

毛囊及其周围组织存在多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其中转化生长因子可引起毛囊周围纤维化,诱导细胞凋亡,使毛囊萎缩变小,导致头发生长期缩短。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可增加雄激素性秃发的发病风险或加重脱发症状:

家族史:父母有雄激素性秃发的病史,其子女发生脱发的可能性较大;

精神状态:如压力过大、紧张或焦虑,可能导致脱发,并使其症状加重;

不良的饮食习惯:长期低蛋白饮食或严格限制热量的饮食也可能会加重雄激素性脱发;

不良的作息习惯:如长期熬夜、生活不规律等,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因素;

毛囊周围炎症:可使原本的脱发更加严重。

症状

通常在青春期后发病,表现为额顶部头发逐渐减少、头发变细或头发稀疏。脱发进程一般很慢,程度因人而异。患者多无自觉症状,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的症状。

典型症状

患者主要表现为头发变细、稀疏,逐渐脱落,但是男性和女性的脱发模式不同。

男性型

早期表现前额两侧头发开始变细、稀疏,慢慢延伸到头顶,额部发际向后退缩,头顶头发逐渐开始脱落;发际线不断后移,前额变高形成“高额”,头发呈M字形,进而与顶部秃发融合成片,仅在头后部、两侧太阳穴周围有残留的头发,形成特征性“马蹄形”图案。脱发处皮肤光滑,可见纤细毳毛。

女性型

症状较轻,多为头顶部毛发逐渐稀疏,前额发际线不明显,可能出现头发脱落在前额较重,形成“圣诞树”型。但前额发际线后移和完全秃顶的女性少见。

伴随症状

患者通常伴有头皮油脂分泌增多、头发油腻、头皮屑多、瘙痒等症状。

就医

雄激素性秃发不是致命性疾病,对身体健康没有威胁,但是影响外貌,常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如果有雄激素性秃发家族史者,出现发际线后移,头发变得稀疏、脱落,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一般通过了解秃发的形态、皮肤镜检查以及家族史等可作出诊断。

 


暂时没有提问相关问题
抓紧提问吧!
  
客服服务热线
400-133-2005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