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登革热


登革热

概述

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我国主要是通过伊蚊叮咬所传播

夏秋季为发病高峰期,潜伏期一般为1-14

主要症状有高热、躯体剧烈疼痛、皮肤潮红、皮疹等

暂无特效药物,早发现、早治疗,预后相对良好

疾病定义

登革热(dengue fever, DF)是一种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DEN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传染病之一,在我国,主要是经媒介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大约8-10天的增殖,然后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人群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在5~9天后发作,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称为隐性感染者)。

患者症状包括高热、剧烈疼痛、面胸部皮肤潮红、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疹。

少数患者病情可进一步恶化,发生危及生命的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出现严重休克和出血,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流行病学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主要流行于广东、海南、福建、台湾、广西及浙江等南方地区。登革热的流行季节主要在5~11月。

登革热死亡率约为1%~5%;重症登革热死亡率约为20%,经充分治疗后死亡率小于1%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婴幼儿发病率较高,绝大多数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病例发生于儿童。

疾病类型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颁布的分类法,把登革热分为两类: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后者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病因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病毒为核糖核酸病毒(RNA)病毒,属于黄病毒科中的黄病毒属。

基本病因

登革病毒经伊蚊叮咬侵入人体,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殖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然后再定位于网状内皮系统和淋巴组织中,在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肝脏的库普弗细胞内增殖到一定程度,再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

登革病毒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管扩张、充血,血浆蛋白及血液的有形成分外渗,引起血液浓缩、出血和休克等病理生理改变。

重症登革热的病理生理改变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和血浆外渗,并无明显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浆外渗是重症登革热的主要临床表现,在热退期,血浆大量进入腔隙中,血容量减少,血液浓缩,最终导致休克。

症状

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多数5~9天。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3期,即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临床上常将登革热分为两型: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后者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多数患者表现为普通登革热,可仅有发热期和恢复期,仅少数患者发展为重症登革热。

典型症状

发热期

发热

患者通常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为骤起高热,可伴畏寒,24小时内体温可达40℃。一般持续3~7日。部分患者发热3~5天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在1天后再度上升,这种现象被称为双峰或马鞍热。

在发热初期即可有严重的头痛、眼球疼痛、肌肉痛和骨关节痛、乏力,恶心、呕吐以及纳差、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等。

皮疹

皮疹一般在病程的3~6天出现,表现为出血性皮疹如出血点等,或充血性皮疹如红斑疹、斑丘疹、麻疹样皮疹等。

皮疹先在四肢出现,然后蔓延至躯干及全身,一般维持3~5天,疹退后无脱屑或色素沉着。典型皮疹为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或融合成片的红斑疹,其中可见有散在小片的正常皮肤,简称“皮岛”等。

出血

一般于发病后5~8天出现,约25%~50%的病例可以发生不同程度的皮肤、鼻腔、牙龈、消化道、腹腔和胸腔及阴道出血。

其他

全身淋巴结可有轻度肿大,伴轻触痛。可有肝大,脾大少见。个别病例有黄疸。

极期

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此时期,部分患者可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明显的血浆渗漏,可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球结膜水肿、四肢渗漏征、胸腔积液和腹水等。症状严重者可引起休克,出现如低体温、心动过速、四肢湿冷、脉搏细弱、脉压缩小或测不到血压等表现。

随着休克加重和持续,患者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多器官功能障碍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实验室检查可表现为进行性白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计数迅速降低、红细胞比积(HCT)升高以及白蛋白下降等。

少数患者无明显的血浆渗漏致休克表现, 但仍可出现严重出血或器官功能障碍。

恢复期

极期后的2~3天,患者病情好转,胃肠道症状减轻,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回升,进入恢复期。部分患者可见针尖样出血点,可有皮肤瘙痒。

重症登革热

又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其早期临床表现与典型的登革热类似,但在病程的3~5天,病情突然加重并进展迅速,出现严重的出血现象,可在1~2天内因出血性休克或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

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的主要病理改变是全身血管通透性升高,血浆渗漏而导致广泛的出血和休克。

就医

登革热流行地区或夏秋雨季,出现发热伴皮疹、疼痛、出血等症状时,应考虑登革热可能。

 


暂时没有提问相关问题
抓紧提问吧!
  
客户服务中心
业务一部
晁 伟:17551855697 王祖儿:18552212292
业务二部:
龚玉芳: 13003478792 王 敏:15305121605
业务三部:
潘青青:19165956607 梁靖文:19517880248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