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躁狂抑郁症


躁狂抑郁症

概述

一类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障碍

临床表现复杂,抑郁与躁狂交替不规则发作

可干扰患者认知和行为,影响正常工作生活

复发率高,应长期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控制病情

疾病定义

躁狂抑郁症又称躁郁症,医学上现称双相障碍,是指一类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精神障碍。

躁狂发作时,患者情绪高涨、精力充沛、言语及活动增多,抑郁发作时则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言语及活动减少。两种发作状态常反复、交替、不规则出现。

此外,躁狂抑郁症患者还可能合并有焦虑及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病程复杂多变。患者两次发作之间称为间歇期,间歇期或长或短,在间歇期症状可消失,患者的社会功能会恢复相对正常。

流行病学

由于不同区域与国家经济社会状况不同,诊断分类标准与流行病学调查手段不同,我国躁狂抑郁症发病率与国际差异较大。

2009年柳叶刀杂志发表的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通过4省区调查得到的双相障碍月患病率约为0.2%,男女患病率均等。

台湾与香港的患病率较接近,但明显高于内地。

研究显示在不同国家区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之间躁狂抑郁症发病率、患病率与临床表现非常相似,这表明该病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密切。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发表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双相障碍的1年患病率为0.5%,终身患病率为0.6%

疾病类型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常见的躁狂抑郁症(双相障碍)类型包括以下几种:

双相障碍Ⅰ型

抑郁发作与躁狂发作均比较严重。

双相障碍Ⅱ型

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轻躁狂发作和严重抑郁发作,躁狂症状较轻。

环性心境障碍

心境持续不稳定,短暂轻躁狂和短暂抑郁症状交替发作,但程度均较轻,未达到轻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其他类型

其他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的典型症状可导致患者在社交、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均有显著临床损害,但症状严重度不足以符合上述任何疾病的完整标准。

此外,还有未特定的双相及相关障碍。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躁狂抑郁症的有什么典型症状?

躁狂抑郁症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反复或交替的躁狂/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

躁狂/轻躁狂发作时,患者通常情感高涨,言语增多,活动增多,且处于躁狂状态的患者自我感觉良好,对自身疾病无自知力。

抑郁发作则通常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少,活动减少,思维行为迟滞。

躁狂抑郁症能自发缓解吗?

可以自发缓解。未经治疗者中,50%的患者常在首次发作后的第一年内自发缓解。但是躁狂抑郁症有很强的复发性,如果不加以治疗,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躁狂抑郁症能治好吗?

躁狂抑郁症极易复发,但经长期综合治疗,病情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躁狂抑郁症会遗传吗?

躁狂抑郁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与患病者血缘关系越近,发病危险越高。如果父母中一方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患病几率约为25%;如果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障碍I型,其子女有50%75%的几率患躁狂抑郁症。

病因

躁狂抑郁症的病因较为复杂,目前尚未明确,主要认为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疾病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些因素可能通过影响中枢神经信息传递过程,导致躁狂和抑郁等情感症状。

基本病因

遗传因素

躁狂抑郁症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与家族聚集性,因此遗传因素是躁狂抑郁症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躁狂抑郁症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与患病者血缘关系越近,发病危险越高。并且随着家族中发病年龄逐代提前,疾病严重程度逐代增加。

在家系研究中发现,躁狂抑郁症的遗传度高达85%。以双相障碍I型为例,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其一级亲属(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患病风险比健康人群高8~18倍。

约一半的双相障碍Ⅰ型患者,其父母中至少一方患有抑郁障碍或躁狂抑郁症。

父母中一方患有双相障碍Ⅰ型,其子女患躁狂抑郁症的几率约为25%

父母双方均患有双相障碍Ⅰ型,其子女患躁狂抑郁症的几率可达50%~75%

生物学因素

随着神经影像学研究的进展,躁狂抑郁症的影像学证据逐渐被发现。

目前发现大脑结构的异常可导致躁狂抑郁症的症状,主要包括前额叶、边缘系统和中部脑区,表现为灰质的容积减少及白质结构变化。往往发病年龄越早,这种表现更明显。

此外,神经递质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改变、神经免疫功能紊乱也对躁狂抑郁症发病有重要影响。

心理社会因素

推测部分心理社会因素与躁狂抑郁症发生有关,但目前尚未证实其在躁狂抑郁症的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

诱发因素

应激事件、睡眠少、经济情况变化、与亲人吵架、季节变化等可能会诱发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

季节

部分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具有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初冬(10~11月)为抑郁发作,夏季(5~7月)出现躁狂发作。女性较男性更可能具有季节性发作的特征。

婚姻及家庭因素

在离婚或者独居患者中,双相情感障碍更常见。

代谢综合征及物质滥用

双相情感障碍在代谢综合征的患者中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2倍,约42.3%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病物质滥用。

症状

躁狂抑郁症起病时的心境发作往往是重性抑郁,表现为躁狂、轻躁狂和抑郁发作交替或混合出现,在不同患者间和同一患者身上,症状的严重程度存在极大差异。

在躁狂、重性抑郁和混合发作期间,可出现其他多种精神病性特征,如妄想(病理的歪曲信念、病态的推理推断)、幻觉(虚幻的知觉体验)、思维和行为错乱等。

典型症状

躁狂发作

躁狂发作的典型特征是心境的异常高涨,主要表现为异乎寻常的愉悦、欣快或情绪高涨,还可能伴有无视社会规范、狂妄自大、不断寻求刺激和参与社交活动等行为,如行为轻佻、重新开始和老朋友交往、和陌生人长时间打电话。

躁狂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精力旺盛和目的性活动的持续增加。患者通常会做出以冲动、判断较差且忽视危险为特征的行为,如进行无节制地透支消费、不明智的投资、鲁莽驾驶等。

突发性和易激惹是躁狂发作的特点。处于躁狂状态的患者常突然高声言谈,言语迫促或语速增快并且难以打断,可伴有玩笑、唱歌、拟声词和手舞足蹈。而易激惹患者常发表充满敌意的评论,比平时更易诅咒发誓,或愤怒地发表长篇大论。

除以上特点外,躁狂患者通常还会有过度的幸福感,自尊膨胀,睡眠需求减少,性欲亢进等,常会因言语、行为不顾场合或不顾他人感受而冒犯他人。

轻躁狂发作

轻躁狂发作的特点是与较轻程度躁狂类似的心境、行为、精力、睡眠和认知改变。与躁狂不同的是,发作时患者说话虽快速且声响亮,但容易被打断,且仅有轻至中度冒险行为,思维飘逸但较有条理,社会功能轻度受损,一般不需住院治疗。

轻躁狂的病程也具有突发性并可在1~2日内迅速进展,其发作通常在数周内消退。

抑郁发作

抑郁发作的特点为病理性心境低落、思维及意志活动迟缓,对令人愉悦的活动的兴趣极低,精力差,记忆和注意集中力受损。

具体表现为:

沉闷不乐,感到“高兴不起来”“心里有压抑感”;

思维迟缓,自觉“脑子像涂了一层浆糊”“脑子好像生锈了的机器”,严重者甚至无法顺利进行交流;

意志活动受到长久抑制,整日行为缓慢、不愿参加任何活动,回避社交,甚至可发展为“抑郁性木僵”,即不语、不动、不食状态;

严重患者可产生轻生念头,感到“活着没意思”“自己活着是多余的人,结束自己的生命是一种解脱”,甚至发展为自杀行为,应对这种危险症状需要高度警惕。

抑郁发作期间患者还会伴有躯体症状,如睡眠障碍、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躯体不适等。躯体不适如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可涉及各个脏器,也可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症状。

伴随症状

躁狂发作的伴随症状

患者外观常表现为面色红润,两眼有神,自我感觉良好。医生可见患者瞳孔轻度增大,心率加快。患者常常感觉精力充沛,对睡眠时间需求减少,没有疲倦感。有的患者表现出性欲亢进,对配偶性欲要求增加,严重者出现不良后果的性行为。

由于活动多,体力过度消耗,患者可以出现体重下降,甚至虚脱、衰竭,通常患者对疾病缺乏自知力。

抑郁发作的伴随症状

2/3的患者伴有焦虑症状,表现出过度的担忧,也会表现出一些躯体症状,如睡眠差,乏力、体重下降,便秘、性欲减退(如阳痿、闭经),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恶心、出汗、心慌)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记忆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抽象思维能力减退,学习困难,空间知觉、眼手协调及思维灵活性等减退。

就医

躁狂抑郁症常会扰乱心境、睡眠,干扰认知和行为,影响患者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社交。当患者发现存在持续一段时间的精神情绪问题,如交替出现的躁狂与抑郁发作状态,应前往精神科进行规范检查治疗。

 


暂时没有提问相关问题
抓紧提问吧!
  
客服服务热线
400-133-2005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