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
概述
由睾丸及其附近组织的炎症或手术创伤引起
可表现为阴囊内肿物增大及下坠感、疼痛感
各个年龄阶段都可发生,多见于小儿
轻者可随访观察,严重者需接受手术治疗
疾病定义
鞘膜积液(Hydrocele)是指睾丸鞘膜腔内液体积聚过多,超过了正常量而形成的囊性病变。
当鞘膜内的液体量不多时,一般无症状,只是经常在洗澡或体检时被偶然发现;当积液量较多导致阴囊内肿物明显增大或张力增加时,可能出现阴囊下坠感或轻度疼痛。
流行病学
个年龄阶段都可发生鞘膜积液,但好发于小儿。成人鞘膜积液约占泌尿外科门诊病例的5%~7%左右,多数是因为慢性前列腺炎就诊时偶然发现,少数是因为急性发作来就诊,一般容易被患者忽略。
疾病类型
鞘膜积液可从疾病发生的原因和积液所在的部位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根据发生的原因分类
原发性鞘膜积液
病因不清,病程缓慢,病理学检查常见鞘膜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既往的创伤和炎症有关。
继发性鞘膜积液
继发于其他的原发疾病,如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创伤、疝修补、阴囊手术后及或继发于高热、心衰、腹水、低蛋白血症等全身病变时,表现为急性鞘膜积液。慢性鞘膜积液见于睾丸附睾炎症、梅毒、结核及肿瘤等。
根据积液的部位分类
睾丸鞘膜积液
最常见,睾丸鞘膜腔内有较多的浆液聚集,呈梨型或卵圆形,睾丸位于积液中央,不容易被触及。
精索鞘膜积液
鞘状突在精索段没有闭合,形成了实质为囊性积液的肿块,肿块位于睾丸以上到腹股沟的部位,呈卵圆形或梭型,多囊时可为哑铃型,可随着精索移动,睾丸形态正常。
混合型鞘膜积液
睾丸、精索均存在积液,可并发腹股沟斜疝。
交通性鞘膜积液
精索鞘状突未闭合,并与腹腔相通,使腹腔内的液体流入睾丸鞘膜腔内,积液形成的肿块大小可以随着体位变化而变化。
除了以上分型之外,还有一种发生在婴儿的鞘膜积液,称为婴儿型鞘膜积液,指少部分新生儿出生时就已有鞘膜积液,其中的大多数会随着鞘状突的逐渐闭合而消退。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出现鞘膜积液的原因是什么?
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睾丸会从腹腔逐渐下降进入阴囊。在这个过程中,下降的睾丸随带着二层腹膜一起进入阴囊,这两层腹膜之间形成的腔隙就是鞘膜腔。正常情况下,鞘膜腔内渗出与吸收保持平衡,因而仅有少量液体。当鞘膜本身或邻近器官出现病变,渗出与吸收失去平衡,渗出大于吸收。
另外,身体因物理机械压迫以及饮食不规律,营养不平衡,睡眠不充足等,都可导致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加重睾丸鞘膜负担,使自身吸收和灭菌能力下降,从而不能自我修复平衡和损伤组织,上述因素均可导致睾丸鞘膜出现过量的积液。
鞘膜积液有哪些典型的表现?
鞘膜积液一般没有症状,所以患者大多数都是在体检或洗澡的时候发现阴囊内有肿物而就诊的。只有当鞘膜腔内的积液特别多时,才会有轻度的牵扯痛和下坠感。如果鞘膜积液形成的肿块非常巨大,容易使阴茎内陷,从而影响排尿和性生活。而且,鞘膜积液形成的肿块,一般不会有明显的大小变化。如果是继发性的鞘膜积液,则可能还有相应原发疾病的表现,如炎症、肿瘤、外伤等,都有可能导致鞘膜积液。
鞘膜积液需要做哪些检查?
鞘膜积液的诊断主要取决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为辅助手段。因此,患者来就诊时,医生会首先询问既往是否有炎症、创伤、肿瘤等病史,此后会对患者进行查体,一般可基本判断出是否为鞘膜积液。如果需要鉴别诊断,可以做阴囊超声检查。
病因
鞘膜积液是由于鞘膜腔里液体的产生量超过其吸收能力而引起的,包括原发和继发两种,前者无明显诱因,后者由原发疾病引起。
基本病因
鞘膜慢性炎症
原发性鞘膜积液病理检查常表现为鞘膜慢性炎症,可能与既往的创伤和炎症有关。
继发于其他原发疾病或手术
如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疝气手术、阴囊手术等,可导致鞘膜积液;
丝虫病、血吸虫等寄生虫病也可引起鞘膜积液;
睾丸附睾炎症、梅毒、结核及肿瘤等可引起慢性鞘膜积液。
发育延迟
婴儿型鞘膜积液与淋巴系统发育延迟有关,待发育完善后积液可以被吸收。
症状
多数积液较少的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
当积液过多,鞘膜积液明显增大时,可有下坠感或牵扯痛。
巨大的鞘膜积液可引起排尿及性生活困难,也可能会影响行动。
继发性鞘膜积液常常存在原发病症状。
典型症状
睾丸部位无痛性肿胀常是鞘膜积液唯一的症状和体征。但很多患者一般没有明显的自觉不适,大多是偶然发现阴囊或腹股沟出现包块后就诊。
当鞘膜腔的积液增多、囊肿增大、张力增高时,会出现一定的下坠感或轻度的牵扯痛;
巨大的鞘膜积液会引起阴茎的内陷,导致排尿和性生活困难;
交通性鞘膜积液还有明显的包块大小变化。
就医
如果发现阴囊内容物有肿胀,即使无疼痛的感觉,也应该及早就诊,因为继发性鞘膜积液有可能影响发育,并可继发于肿瘤、结核、梅毒等疾病。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