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髓炎
骨髓炎
概述
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骨骼破坏性炎症
典型症状为发热和病变部位的红肿、压痛等
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生,男性多于女性
抗生素和手术是主要治疗方法,多可治愈
疾病定义
骨髓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骨质破坏伴或不伴继发骨质增生的炎症性疾病,常见的致病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急性骨髓炎常见症状包括高热、感染部位的压痛和红;慢性骨髓炎时则以反复破溃、窦道流脓、死骨排出等局部症状为主。
流行病学
临床上儿童最多见的类型是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发病部位以下肢最常见,10岁以下儿童高发,男女发病率为4:1。成人中骨髓炎则以创伤、手术相关感染及糖尿病足感染蔓延多见。随着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和手术水平的提高,骨髓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显著降低。
疾病类型
按病因学分类
血源性骨髓炎:病原体经血液播散至骨髓。
临近播散性骨髓炎:由临近感染病灶扩散导致。也可根据有无血管问题进一步分为有血管功能问题的骨髓炎(如糖尿病足骨髓炎)和无血管功能问题的骨髓炎。
按发病时间分类
急性骨髓炎
起病较急,常表现为寒战高热、局部剧烈疼痛、肿胀等。
慢性骨髓炎
多由急性骨髓炎愈合不佳、转变而来,发病时间较长,迁延不愈。慢性骨髓炎按照Cierny-Mader分型可分为:
C-M Ⅰ型:髓内型,病变仅存在于骨髓腔内;
C-M Ⅱ型:浅表型,病变仅位于骨皮质的浅部;
C-M Ⅲ型:局限型,病变累及骨髓和骨皮质;
C-M Ⅳ型:弥散型,病变广泛分布于骨髓内和骨皮质。在此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生理情况又分为A、B、C三个亚型:A型:身体机能正常,无生理、代谢、免疫等异常;B型:功能受损,局部和/或全身异常;C型:全身条件差,不适合手术。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成人骨髓炎和儿童骨髓炎有何不同?
儿童骨髓炎以血源性传播多见,多呈急性起病,表现高热、关节部位骨骼疼痛。好发部位是下肢的胫骨近端、肱骨远端,容易治疗,预后较好。
成人骨髓炎可呈急性或慢性起病,常继发于创伤、手术或周围感染蔓延,临床上常以下肢骨如胫骨、股骨多见,由于成人免疫系统完善,起病一般不如儿童骨髓炎急剧,治疗方面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预后不一。成人血源性骨髓炎病变常见于骨盆和脊椎。
骨髓炎是传染性疾病吗?
骨髓炎是一种主要由细菌感染引起的感染病,不具有传染性。
治疗急性骨髓炎一定需要进行手术吗?
不一定。如果使用抗生素可以控制全身性的高热寒战,以及局部的红肿、发热、疼痛等情况,则无需进行手术;如果局部已经形成脓肿,或单纯应用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情,那么就需要手术治疗。
病因
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病,致病菌可经过血液传播、创伤、周围感染组织扩散等途径,播散到骨组织内生长繁殖,造成局部骨的破坏,并引起全身性的症状(如发热、疼痛等)。
基本病因
血源性
致病菌通过血液播散到骨骼,如皮肤疖肿以及呼吸道、泌尿道感染时导致的骨髓炎。
创伤性
致病菌从体表伤口进入骨组织,如开放性骨折术后出现的骨髓炎。
感染性
临近软组织的感染直接扩散至骨,如脓性指头炎导致指骨骨髓炎、小腿慢性溃疡导致的胫骨骨髓炎、糖尿病足导致的糖尿病足骨髓炎等。
当机体的抵抗力下降时,通过上述途径到骨组织中的细菌生长繁殖,引起白细胞在病变部位的聚集,以及骨组织的坏死,从而引发骨髓炎的发生。白细胞释放的物质可以进一步破坏骨,造成脓肿的扩大、播散,则骨髓炎的症状更为明显。
诱发因素
外伤或手术史
近期有过外伤史,进行过骨折相关手术、关节置换术、透析治疗、长期静脉置管,以及有静脉吸毒史等患者,可能会增加病原体感染风险。
系统性疾病
糖尿病足以及镰状细胞病等患者,其免疫细胞的循环障碍,不利于抵抗炎症反应,可能会诱发骨髓炎的发生。
免疫力降低
进行化疗治疗、服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等药物的患者,可能导致免疫力的降低,使患骨髓炎的风险增加。此外,其他降低机体免疫力的因素也可诱发。
症状
急性骨髓炎往往表现为全身高热,局部骨骼部位疼痛、红肿。慢性骨髓炎患者,病程相对较长,病变骨骼可出现流脓、排出骨头碎片、患肢活动障碍、骨折等症状,如果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也可出现急性骨髓炎的表现。
典型症状
急性骨髓炎患者主要表现为高热、寒战、疲劳等全身症状,病变部位出现疼痛、红肿等局部症状,儿童还可能出现烦躁易怒和嗜睡。急性骨髓炎中约10%~30%可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慢性骨髓炎患者非急性期全身症状不明显,一般可无症状或以局部症状为主,常表现为病变部位皮肤色素沉着、反复脓液流出或小块死骨排出、以及肢体变形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引起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以及体温升高等症状。
伴随症状
患者还可伴有乏力、食欲不佳、烦躁不安、抽筋等症状。
就医
当患者出现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尤其是合并局部骨痛、红肿、反复流脓、有死骨排出等局部症状时,应该高度怀疑骨髓炎,应立即就医。
就诊科室
骨科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