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腔癌
口腔癌
概述
口腔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之一
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治疗方法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手术不彻底则术后易复发,预后一般
疾病定义
口腔癌是指颊黏膜、上下龈、硬腭、舌和口底发生的恶性肿瘤,广义的口腔癌包括唇癌、口咽癌、口内癌。
流行病学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研究表明,全球每年口腔癌新增患者人数超过26万,近2/3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新发病例约为4.56万人。口腔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65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占总数的50%以上。
疾病类型
按发病部位分为舌癌、口底癌、牙龈癌、颊癌、腭癌。
病理类型以鳞状细胞癌为主,约占口腔癌的90%。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
口腔癌是什么疾病?
口腔癌是指发生在口腔的一类恶性肿瘤性疾病。包括舌癌、口底癌、牙龈癌、颊癌、腭癌等,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治疗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后易复发,预后一般。
口腔癌如何预防?
应注意避免各种致癌相关因素的影响,如吸烟、饮酒、咀嚼槟榔、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慢性炎症,积极治疗黏膜白斑等口腔黏膜病损等。
口腔癌有哪些表现?
口腔癌的常见临床表现包括口腔内结节、肿块、黏膜溃烂、出现明显的溃疡和炎症且长期不愈、出现疼痛、麻木,说话和吞咽困难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下颌下、颈部等引流区域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症状。
病因
口腔癌是复杂的多因素疾病,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基本病因
目前,尚无研究明确口腔癌的发病原因。
诱发因素
吸烟、饮酒
有研究发现,吸烟是导致40岁以下人群罹患口腔癌的罪魁祸首,吸烟者的口腔黏膜上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增生,严重者黏膜会增生发白,称为烟白斑,其被视为癌前病变,可以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研究还表明,饮酒与口腔癌的发生呈正相关,酒与口底黏膜和舌反复接触,可造成口底黏膜化学性烧伤并促其癌变,增加口底癌与舌癌发生的危险。
咀嚼槟榔
槟榔容易诱发口腔癌,主要与其含有的化学物质经咀嚼后形成亚硝基(致癌的化合物)有关,而且槟榔质硬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的机械创伤和慢性炎症。
病毒感染
有学者研究认为人乳头瘤样病毒(HPV),尤其是高危型HPV16和HPV18等亚型与部分癌前病变和口咽癌的发生有关。除HPV外,研究发现,近1/4的梅毒患者患有口腔癌。
遗传因素
研究表明,口腔癌组织较正常组织的某些基因表达显著改变,影响白细胞介素IL-4、IL-6、IL-8、IL-10 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功能性多态性,可显著增加口腔癌的发病风险。
环境因素
核辐射、大气污染也是致病因素,煤烟污染及纺织工业中纤维的刺激也会导致口腔癌。
其他风险因素
口腔不洁净及尖锐牙尖、嵴、残根残冠和不良修复体的反复刺激会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属于慢性刺激和反复感染的诱发阶段。激素、免疫水平的变化和其他系统性疾病可以改变机体对风险因子的耐受程度,从而增加患口腔癌的风险。
症状
口腔癌的症状包括口腔内结节、肿块、黏膜溃疡,出现明显的溃烂和炎症且长期不愈,疼痛、麻木,说话和吞咽困难等,晚期可因下颌下、颈部淋巴结及远处器官的转移出现相应的症状。
早期症状
口腔癌的早期的症状表现与一般的口腔黏膜病变类似。初起黏膜可有硬结,继而表皮糜烂呈溃疡,浅在而无坏死,表面呈现红色间以少许白色斑点,自觉不适,偶有刺激性疼痛。
典型症状
口腔癌的典型症状包括口腔溃疡长时间不愈或反复感染,超过4周内仍未见好转迹象。口腔内肿块且长时间不消退、增长迅速,经治疗后仍然不能消退或有溃疡倾向的。
成年人无征兆情况下突然出现多颗牙齿松动。舌、唇、上下颌等出现不明原因的麻木。健康成年人出现张口受限且排除下颌关节非肿瘤性病变引起,不明原因的面瘫,下颌下、颈部淋巴结的持续性肿大。
就医
如发现口腔内异常不适,应及时诊治。就诊时医生会询问患者一些问题来初步了解病情,包括既往病史、家族史、发病时间长短,全身情况等。
就诊科室
初诊常至口腔科,确诊后可至口腔颌面外科、头颈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射治疗科、中医科等诊治。
抓紧提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