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痛经

痛经简介

痛经(dysmenorrhea),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经过详细妇科临床检查未能发现盆腔器官有明显异常者,称原发性痛经,也称功能性痛经。继发性痛经则指生殖器官有明显病变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

痛经症状

 

典型症状: 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 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

 

相关症状: 下腹痛 下腹坠胀 恶心与呕吐 经期前乳房痛

 

  一、症状:

  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病因多,病机复杂,反复性大,治疗棘手,尤其是未婚女青年及月经初期少女更为普遍,表现为妇女经期或行经前后,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冷痛、灼痛、刺痛、隐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撕裂性疼痛,疼痛延至骶腰背部,甚至涉及大腿及足部,历时1/22小时。

  疼痛部位多在下腹部,重者可放射至腰骶部或股内前侧。

  约有50%以上病人伴有全身症状:乳房胀痛、肛门坠胀、胸闷烦躁、悲伤易怒、心惊失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倦怠乏力、面色苍白、四肢冰凉、冷汗淋漓、虚脱昏厥等症状。在剧烈腹痛发作后,转为中等度阵发性疼痛,约持续1224小时。经血外流畅通后逐渐消失,亦偶有需卧床23天者。

 

  二、诊断标准:

  1、中医痛经辨证

  分五种证型: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肝肾亏损。

 

  2、西医痛经诊断

  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

  指经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多发生于月经初潮后2-3年青春期少女或已生育的年轻妇女。

  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原发性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原发性痛经的诊断

  主要在于排除继发性痛经的可能。应详细询问病史,注意疼痛开始的时间、类型及特征。根据:

 

  初潮后12年内发病;

  在出现月经血或在此之前几个小时开始痛,疼痛持续时间不超过4872小时;

  疼痛性质属痉挛性或类似分娩产痛;④妇科双合诊或肛诊阴性。可得出原发性痛经之诊断。

  (2)继发性痛经

 

生殖器官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者,经妇科检查、B型超声显像、腹腔镜等技术检查有盆腔炎、子宫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病变致痛经。

  度宫颈糜烂:炎症可循淋巴循环扩散到盆腔导致盆腔结缔组织炎,现腰骶部疼痛、盆腔下坠痛及痛经。

  慢性子宫内膜炎:痛经较多发生于未产妇,但严重痛经者极少,可能由于内膜过度增厚,阻碍组织正常退变坏死,刺激子宫过度痉挛性收缩所致。

 

  慢性宫颈炎: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

  盆腔炎性肿块炎性包块盆腔炎腹痛在月经期也会加重,但不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痛经明显。

  子宫发育异常:有原发性闭经、痛经、不孕、习惯性流产、每次妊娠胎位均不正或难产等病史。

  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往月经来潮时并无疼痛,而从某一个时期开始出现痛经。可发生在月经前,月经时及月经后。

  子宫腺肌病:30岁以上的妇女,出现继发性、渐进性加剧的痛经为本病的主要症状。

  子宫内膜息肉:出现月经失调,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痛经等。

  阴道血吸虫病:不规则阴道流血、月经过多及痛经,白带明显增多。

  子宫肌瘤、卵巢肿瘤:肿瘤压迫或是合并其他子宫炎症导致的痛经现象。

  三、根据痛经程度可分为3度:

  (1)轻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2)中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3)重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痛经病因

 

  引起痛经的因素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子宫颈管狭窄主要是月经外流受阻,引起痛经。

  (2)子宫发育不良子宫发育不佳容易合并血液供应异常,造成子宫缺血、缺氧而引起痛经。

  (3)子宫位置异常若妇女子宫位置极度后屈或前屈,可影响经血通畅而致痛经。

  (4)精神、神经因素部分妇女对疼痛过分敏感。

  (5)遗传因素女儿发生痛经与母亲痛经有一定的关系。

  (6)内分泌因素月经期腹痛与黄体期孕酮升高有关。

  (7)子宫内膜以及月经血中前列腺素(PG)含量升高,前列腺素E2(PGE2)有作用于子宫肌纤维使之收缩引起痛经。经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前列腺素含量正常妇女明显升高。

  (8)子宫的过度收缩。虽然痛经患者子宫收缩压力与正常妇女基本相同(正常者压力约为4.9Kpa),但子宫收缩持续时间较长,且往往不易完全放松,故发生因子宫过度收缩所致的痛经。

  (9)子宫不正常收缩。痛经患者常有子宫不正常收缩,因此往往导致子宫平滑肌缺血,子宫肌肉的缺血又可引起子宫肌肉的痉挛性收缩,从而产生疼痛而出现痛经。

 

  (10)妇科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等。子宫内放置节育器(俗称节育环)也易引起痛经。

  (11)少女初潮,心理压力大、久坐导致气血循环变差、经血运行不畅、爱吃冷饮食品等造成痛经。

  (12)经期剧烈运动、受风寒湿冷侵袭等,均易引发痛经。

  (13)空气不好受某些工业或化学性质气味刺激,比如汽油、香焦水等造成痛经。

 痛经预防:

 

妇女由于经、带、胎、产的特殊生理现象,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生痛经。所以素日注意个人卫生保健,是预防痛经的有效措施。

  (1)学习掌握月经卫生知识:

月经的来临,是女子进入青春期的标志,然而有些女青年由于对月经出血现象缺乏了解,会产生不必要的恐惧、紧张与害羞等心理变化。这些不良的心理变化过度持久的刺激,则易造成气机紊乱,血行不畅而诱发痛经。因而女青年多学习一些有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解除对月经产生的误解,消除或改善不良的心理变化,是预防痛经的首要问题。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所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2)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就是说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遵守一定的法度,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饮食、起居、劳逸等要有节制并科学安排,方不致生病。妇女由于特殊的生理现象,在生活与起居、劳作方面必须要合理安排,有一定的规律。不宜过食生冷,不宜久居寒湿之地,不宜过劳或过逸等,尤其是月经期更需要避免寒冷刺激,淋雨涉水,剧烈运动和过度精神刺激等。

  (3)积极做好五期卫生保健:

五期卫生保健是指妇女月经期、妊娠期、产褥期、哺乳期、更年期的卫生保健。在这五个时期,妇女抗御病邪的能力降低,易于导致病邪的侵害而发病。认真做好五期卫生保健,对于预防痛经有着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继发性痛经患者,往往是由于五期卫生保健不利而造成的。在这五期,无论是个人卫生,还是饮食起居,情志调养,劳动锻炼等,都要恪守一定的保护措施,方不致引起妇女病,从而保证身体健康。

  (4)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

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体质,减少和防止疾病的发生。如汉代医学家华佗就早已认识到体育锻炼能促进血脉流通,关节流利,气机调畅,可防治疾病,从而创立了五禽戏,供世人健身运用。妇女经常地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对于预防和治疗月经期腹痛也是有好处的。

  (5)积极进行妇科病的诊治:

积极正确地检查和治疗妇科病,是预防痛经的一项重要措施。首先月经期应尽量避免做不必要的妇科检查及各种手术。若行放环、通液术,以及妇科检查等,均应在月经干净后37天内进行,这样可防止细菌上行感染。再则在行剖腹产、子宫切开术时,缝合肌层,缝线不要穿过子宫内膜,避免造成子宫内膜异位。关键是发现患有妇科病疾,要做到积极治疗,以祛除引起痛经的隐患。

  总之,预防痛经,要从月经初潮之前开始积极进行,直至绝经之后方可避免痛经的发生。特别是中年妇女,不要错误地认为自己没有痛经病就放松警惕,这一阶段多是继发性痛经的高发病阶段,必须注意个人卫生,正确采取预防措施,倘若发生痛经病后就要积极进行检查和治疗,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妇女月经周期来,经量经色有异常。气候环境生活因,还有情绪所产生。不能作为病态论,经行先期多忧思。炙郁化火蕴胞宫,血热妄行经期前。经行后期滞胞宫,阳虚血衰任冲脉。 银针快快来帮忙,气海三阴是先锋。经

中华中医田志军发起了话题 · 0人关注 · 0个回答 · 36次浏览 · 2024-03-26 10:16
  
客服服务热线
400-133-2005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