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疾病理疗

艾滋病

艾滋病

 

概述

HIV感染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缺陷

主要预防措施为采取安全性行为方式

疾病晚期会并发严重感染、恶性肿瘤

无法治愈,可通过药物治疗控制进展

疾病定义

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于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称艾滋病病毒,而引发的全身性疾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可导致人体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缺陷,未经治疗的感染者在疾病晚期易于并发各种严重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本病具有传染性。

流行病学

流行情况

艾滋病(AIDS)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男女均可发病,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690万例;中国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2017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

传染源

感染HIV的人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包括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

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脑脊液、胸腹水、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其感染和传播途径包括:

经性接触:包括不安全的同性、异性和双性性接触;

经血液及血制品: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纹身等;

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分娩时和哺乳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15~49岁发病者占80%。高危人群主要包括男男同性性行为者、静脉注射毒品者、与HIV/AIDS患者有性接触者、多性伴人群、性传播感染(STI)群体等。

疾病类型

HIV病毒可分为HIV-1HIV-2两型,我国以HIV-1为主要流行株。

感染HIV病毒的患者根据不同的感染阶段,可分为HIV感染者(急性期、无症状期)及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期)。

病因

艾滋病患病的唯一病因是HIV侵袭机体,造成感染。HIV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导致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

基本病因

艾滋病患病的基本病因是HIV侵袭人体,破坏CD4+T淋巴细胞(属于人体的免疫细胞),造成人体细胞免疫功能缺陷,抗感染和癌症的防御功能下降。

有关HIV病毒的感染过程,现有以下几个阶段:

HIV进入人体后,在24~48小时到达局部淋巴结,5天左右在血液中可以检测到病毒成分,继而发生病毒血症,导致急性感染。

急性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会出现一过性迅速减少。

大多感染者不经过特殊治疗,CD4+T淋巴细胞可自行恢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

但由于机体免疫系统不能完全清除病毒,形成慢性感染,未经治疗的患者会经历无症状感染期和有症状感染期两个阶段。

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典型进展、快速进展和长期缓慢进展3种类型。

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变化较大(数月至数十年不等),平均约6~8年,无明显不适表现,仅血液检查提示为CD4+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缓慢减少;

有症状感染期:CD4+T淋巴细胞再次快速地减少时出现多种不适症状,多数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350/μl以下。部分晚期患者甚至降至200/μl以下,并快速减少。

诱发因素

以下因素都是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可增加患病风险。

无保护的性行为,肛交比阴道性交风险更大。我国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病情进展较快,感染后多数在4~5年进展到艾滋病期。此外,多性伴者感染风险会增加。

静脉注射药物或毒品者。

与性传播感染(STI)群体有性接触。

症状

艾滋病潜伏期平均6~8年,可短至数月,长达数十年。

初始感染HIV到终末期是一个较为漫长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与HIV感染相关的表现也多种多样。

典型症状

根据患者感染后症状、体征的不同,可将HIV感染的全过程分为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早期症状

艾滋病比较有代表性的早期症状,可以理解为其急性期表现的症状。

急性期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2~4周。

部分感染者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此时的症状以发热最为常见,可同时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等。

快速进展者在此期可能出现严重感染或者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相关疾病。

无症状期症状

患者可从急性期进入无症状期,或无明显的急性期症状而直接进入无症状期。

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其时间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和类型、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的个体差异、营养条件及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在无症状期,HIV在感染者体内不断复制,导致免疫系统受损。

此期可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或体征,但一般不易引起重视。

艾滋病期症状

艾滋病期是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

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多<200/μl,血浆中的HIV病毒载量明显升高。

主要表现为HIV相关症状、体征及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HIV感染后相关症状及体征

主要包括:持续1个月以上的发热(>38℃);盗汗;腹泻(大便次数多于3/天);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以上。

部分患者表现为神经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精神淡漠、性格改变、头痛、癫痫及痴呆等。

患者还可能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持续3个月以上。

伴随症状

在艾滋病期,患者常会伴有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可累及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眼部等,因而导致多种多样的伴发症状,常见如下。

细菌感染

由于艾滋病患者CD4+T淋巴细胞遭到大量破坏,因此易遭受各种细菌感染。

以下几种为典型感染:

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等所致的细菌性肺炎。

结核病是HIV/AIDS患者中最常见的细菌感染,占HIV感染者死因的首位。艾滋病患者合并结核感染时,典型症状是全身性的播散性的多器官感染,表现为发热、乏力、盗汗、体重下降、腹痛和腹泻,可有慢性咳嗽。

肺孢子菌肺炎(PCP)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又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卡肺。PCP起病缓慢,主要表现为发热、慢性咳嗽、进行性呼吸困难。

原虫感染

患者易遭受多种原虫感染。

刚地弓形虫感染:常发生在CD4+T淋巴细胞计数低下者。最常见的是弓形虫脑病,症状是局部脑炎,发热、头痛、意识障碍,四肢活动障碍,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微小隐孢子虫感染:患者持续而严重的腹泻,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

病毒感染

患者易遭受多种病毒感染。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感染可累及多个脏器,且可能合并视网膜炎,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主要引起黏膜和皮肤等部位疱疹,且易形成疼痛明显的溃疡,严重者可出现疱疹性肺炎及脑炎。

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病变多发生在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部位,呈水疱样或伴有剧痛、溃烂或出血坏死。

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引起疣病或尖锐湿疣等。

肿瘤

艾滋病患者易患卡波西肉瘤(Kaposisarcoma)、淋巴瘤、宫颈侵袭性肿瘤等。

卡波西肉瘤

相关症状有可能作为艾滋病首发症状出现。

其典型表现为下肢皮肤(足趾及腿部)和口腔黏膜皮损。

随疾病进展,会出现多发的躯干对称性卵圆形皮损。

在淋巴结、消化道和肺脏部位,可观察到深褐色或紫红色的浸润斑或结节,可融合,且在表面形成溃疡并向四周扩散。

淋巴瘤

艾滋病患者还可出现全身各处的淋巴瘤,如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瘤和皮肤的淋巴瘤等。

就医

由于HIV感染者可维持数年不出现特异性症状,一旦发现明显症状很可能已经处于伴发严重感染及肿瘤的阶段,因此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危人群(详见流行病学)应考虑定期接受艾滋病病毒相关的检测。

对于有过不安全性行为,使用过共用注射器、针头等怀疑自己可能暴露于HIV的对象应积极到医院进行检查;对于已经确诊HIV的感染者,也应及时就医。确诊前,医生会结合患者自身情况评估,问询患者是否有冶游史、家人是否患有艾滋病、是否有HIV暴露史等,如有必要,医生会安排患者进行HIV-1/2抗体检测,如阳性,需进一步行确证试验,该试验是HIV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暂时没有提问相关问题
抓紧提问吧!
  
客服服务热线
400-133-2005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Copyright C 2023-2026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数中堂(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23007011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42656

地址:北京市门头沟区石龙经济开发区平安路5号4幢DY2032 EMAIL:29059245@qq.com

用微信扫一扫